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发布日期:2020-01-15 18:36:47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召开。今天,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交流。分3个部分谈谈,不当之处,请及时指正。
第一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概况
第二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
第三部分,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值得注意的9个提法与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14个关键词
下面,一起学习。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概况
(一)全会时间、地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二)出席全会人员。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三)全会主持与讲话。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四)全会主要议程。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五)全会研究其他事项。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振奋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工作有力有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入推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这个《公报》共有5000多字,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对《公报》中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位
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制度体系,而不是某几个孤立制度的简单集合。它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来源于实践探索,而不是未经实践直接想出来的。对这一制度体系的定位是科学,是被实践检验正确的。
2.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3.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回顾历史成就,得出三个重要判断
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这一段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了解掌握。
1.国家治理包含的制度都有哪些。即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2.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标志。即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制度优势:坚持的13个显著优势,阐明“中国之治”制度“密码”,定位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下面,把“十四个坚持”列出来作对比:
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通过对比,几乎一样。所以说,对公报内容的学习,相当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学习和认识。
(四)明确指导思想、政治基础、战略任务、支撑制度、制度体系目标和治理途径
公报:“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本段需要明确三个重要概念一个区别:
1.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类制度,即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2.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即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3.需要加强的四种治理,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4.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区别:我国的根本制度包括根本国家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其中,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1.2021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2035年:到二〇三五年时,一个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另一个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049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个是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制度建设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建设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六)未来部署:坚持和完善13个制度体系
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解读:本段的第一句首先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是要提升党在执政方面的三种水平,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理论。”将这句话作为首先要坚持的原则,正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随后,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样子”进行了说明,即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本段中,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落实措施,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三类制度。
(1)建立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从某种层面上,这预示着在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结束后,将会以这次主题教育的实效为依据,出台相应的制度。
(2)完善的制度。一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二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3)健全的制度。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二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也就是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制度体系就是要以具体的途径和形式确保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具体要坚持和完善的是两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上述这些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从第一句中可以看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的是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第二句通过“内在要求”的定位,说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第三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共同推进”和“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指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指的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很明显,依法治国对应着法治国家,依法执政对应着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对应着法治社会,“共同推进”说明了不能阶段性地先后推进,而是要同步。“一体化建设”说明了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筹结合的。
本段的最后一句直接指出了要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
(1)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即法治实施体系。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2)立法体制机制,即法律规范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包括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3)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即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
(4)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即法治监督体系。包括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
4.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对应的是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而这一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第一句中所说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第二句明确了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责,即“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这个职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履行职责的前提,也就是“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随后才是该职责具体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
随后,是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擘画,主要定位在行政机关上,包括坚持的工作原则、创新方式、提高效能。
最后一句,对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提出了如何落地的“两个优化和一个健全”,这也是抓好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1)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3)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段的第二句,是对这种经济制度的进一步阐述,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以及对这种经济制度的评价。
本段第三句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包括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新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
最后一句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要求,对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两个毫不动摇”是写入了党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同样写入党章的,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后提到的要完善与建设的,则恰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包括: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等等。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学习,也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要是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等。
()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对它的定位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间一句,说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和前面几段一样,最后一句是制度落地的具体方面,包括: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3)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4)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5)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解读:本段中,关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给出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2)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3)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4)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6)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8.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其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对社会治理的定位则是第二句所说“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随后一句,说明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模式,即“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给出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6)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9.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目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随后一句,说明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秉持的原则,包括理念、国策、方针、道路。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给出了四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3)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4)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0.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而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第二句中,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定位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其后的两个句子都很长,但其实对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2)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和其它部分不同的是,本段中对这两个体系的构建与健全,并不是简单列举,而是进一步地进行了解释。比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的途径是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而达成的作用是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实现等等。比如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落实的要求就是要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中去。
11.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对“一国两制”的定位,是其后所说的“重要制度”和“伟大创举”。
本段最后两句,分别对港澳、台湾“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提出了落实意见:
(1)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对港澳)。
(2)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对台湾)。
12.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一句,是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即统筹两个大局、高举四个旗帜,以及“两个坚定不移”。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四个方面落实意见:
(1)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2)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3)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13.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目的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定位,是实现“四个自我”的重要制度保障。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个方面落实意见:
(1)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2)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3)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七)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相关责任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解读:本段是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行了总结,明确了相关责任。
我们先将前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三个部分进行一个大概的回顾。这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和前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坚持”有基本对应的关系。当然,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多数部分也都一一对应。
本段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1.在表率作用的发挥上,包括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2.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包括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值得注意的9个提法与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14个关键词
(一)值得注意的9个提法
1.国家治理效能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3.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4.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5.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7.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8.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9.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二)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14个关键词
关键词1——显著优势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13个方面。
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2——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关键词3——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4——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关键词5——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8——民生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9——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10——生态文明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会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11——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关键词12——“一国两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公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13——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14——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